虚标计数、假标签……谨防“高端四件套”以次

标签信息不真实,检测报告也不真实……近日,《新华视点》记者走访多地家纺市场发现,部分在售睡眠产品“高端四件套”存在伪劣产品等问题。一段时间以来,多地多次通报并修复了相关情况。为何伪劣“高档四件套”仍然在市场上流通?其背后能看出哪些问题?支数虚构的“高档四件套”售价为两三千元。在浙江一家家纺市场,记者看到不少摊位出售所谓的“高档四件套”。他们的证书上写着“160支缎高清系列”、“100支高清锦缎”等字样,标价在两三千元左右。走访中,记者发现,一些“四件套”床上用品质量较差。 “A级母婴”的说法d婴儿级”、“高价高密度”实属欺骗消费者的幌子。据报道,该市场所在市场监管部门组织抽查了部分商户销售的10批次“四件套”。检测数据显示,有6批次产品标称支数错误:例如,一款标称支数为180支的长绒棉拉绒“四件套”,实际测得支数为180支。 经纱支数为38.6,纬纱支数为61.4,与校准要求相差甚远。市场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检测结果以及查明的进货来源和名义生产企业,向工厂源头所在地发出配合调查函,同时移送案件指征。 标有“160支缎高级定制系列”的床上用品“四件套” 售价2000多元我市场。新华社记者唐涛摄 业内人士表示,数字是衡量线粗细的指标。一定重量的纤维或纱线能拉得越长,其数值就越大,表明纱线越细。 “支数作为衡量家用纺织品质量的关键指标,直接影响到纺织品的质量、手感和使用效果。”浙江省宁波市一家纺织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数字的本质是“单位重量的线长度”。数字值越大,织物越细密,手感越柔软。对此,工艺要求较高,价格也较高。据了解,100件以上的产品属于高端产品,在市场上卖得不少钱。 “比如160支的床上用品,织造难度很大,市场上的流通量也不多。如果160支的产品以相对较高的价格出售,“价格低,要注意错标、造假的可能性。”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80支和100支纱线价格相差1万元/吨,不同支数的“四件套”成本也有明显差异。记者走访多地发现,类似问题并非孤例。近日,河南许昌市建安区市场管理局 我省对全区家居经营户开展专项检查,重点检查产品标签真伪和产品质量问题。对涉嫌虚假宣传、不合格商品的,将提前登记并送检。线上直播间里,“120支长绒棉”、“100%全棉拉绒”等字眼结合“低价实惠”、“以流量换交易”的诱惑,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人们下订单“高端四件套”。近日,江苏南通市市场监管部门发布了关于南通市相关销售家用纺织品“四件套”的通报,其中存在虚假宣传、虚假标签等行为。调查取证工作正在进行中,首先登记保全并查扣扣押涉案物品7389件(件)。标签信息随意误导,消费者难以溯源。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一些企业误贴合格标签、作虚假报告的情况在家纺行业中并不少见。记者走访市场时看到,摊位内一排包装好的“四件套”上面随意摆放着一叠合格证。商家告诉记者:“这些标签是随机标注的,批发时就是随货发货的。”一叠证书随机放在一排包装中ped“四件套”。新华社记者 唐涛 摄 据业内人士介绍,一些工厂和辅料店不仅提供虚假信息标签,还用假二维码出具检测报告,形成“标签-报告-包装”一站式造假流程。 “目前,区块链溯源技术在家纺行业应用尚未广泛。”某家纺品牌区域总监表示,很多产品消费者无法查看从棉花种植到成品交付的纺织流程的完整信息,低档产品很容易被伪装成高档产品。本页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平台和专业市场审核不严,鼓励家纺产品在直播间线上上线或扩散到市场。一些线下专业市场相关负责人承认,忽视了对商户产品和服务的管理。近年来,有时不要求贸易商提供产品检测报告。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洪勇表示,网络直播平台作为销售渠道,应负责对商户资质和宣传内容进行评估和监管。但在实践中,平台可能“只收佣金,不收责任”,未能有效制止主播的虚假宣传。违法成本低,也是部分家纺市场经营者长期违规贴标的重要原因。根据产品质量法,虚假标签的最高处罚仅为商品价值的三倍。与不同数量的产品之间多次差价所产生的利润空间相比,其不利影响显然还不够。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一些商家利用消费者对问题的恐惧心理,不愿意自费进行专业检测,无意中虚假宣传证书信息。即使个别买家发现问题,也往往会选择购买,因为投诉流程复杂、及时且耗费人力。协调努力,营造健康的市场环境。今年以来,一些地方针对伪劣“高档四件套”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据了解,近年来,广东、海南等地区相继通报并查处相关问题。对于“高端四件套”以次充好的问题,各方认为,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消除家纺行业乱象。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智库专家肖航认为,纠正以次充好的“高端四件套”问题要强化从源头到末端的全链条管理,筑牢生产流通环节监管,强化过程监管、全链条监控,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在南通从事纺织行业的太女士希望在家纺产品引入“一品一码”追踪机制,对棉花采购、生产加工、质检等全流程进行记录,并扫码验证。真实性;进一步扩大检测范围,将检测数量、成分披露等纳入强制范围。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研究员夏学敏建议,加强对家纺产品的检查,加大对标签造假、证书造假等黑色产业链的治理力度,进一步完善区域间法律协调。执法和线索调查。 “我们还应该推动更新相关法律政策,加大对错误标签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平台和专业市场必须承担责任。肖航表示,平台要加强对商户和销售人员的审核和管理,建立健全产品质量监控制度,建立黑名单制度,引入企业和个人主播信用管理机制,行业协会等要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消费者也需要保持理性,对低于正常市场价格的‘高端’产品保持警惕。”洪勇表示,要加强科普,提高消费者的维权认知和维权能力。 ”注意保存购物凭证、直播录屏等证据。如果发现问题,必须及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权。”